定心
发布日期:2015-07-29浏览:3532
“尊敬的杨滨老师,我本以为我很成功、很富足,但我突然感觉这个社会非常残酷。善良的人将无法生存,唯利是图者才有发展的权利。双赢仅仅是一个口号、亲情也仅仅是一个标志。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挥之不去的负面能量使我不得不站在社会的反面,是以牙还牙、自暴自弃,还是继续坚持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善良心灵呢?”
最近连续在4个城市讲完6堂课程,结束之后收到某学员发来的这样一条短信。既没有留姓名,也没有留城市,且先不论其文笔如何,但我判断,这位朋友原先是一位心灵极其善良的人,但体验了社会种种经历后,已不知不觉的站在了“现实”与“心灵”相交的十字路口上,或成为残酷社会的帮凶、或成为温暖社会的阳光。
当今社会,似乎每个人都感觉正在受剥夺,每个人都感觉在受伤,每个人都心情不好,每个人都感觉很失败,每个人都感觉亏的是自己,每个人都感觉不满足……正如这位朋友所言,原先非常容易实现的双赢,现在已经变成相互利用与相互剥夺的口号,口口声声“对别人负责任、对用户负责任、对社会负责任”也已变成收买人心或推拖责任的工具。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腾讯与360大战”就给全中国6亿网民实实在在提供了一份“双赢”与“负责任”的反面教材。并不是说这个社会已经到了《新三国》电视剧中刘备所说的“当今天下之乱,首先在于人心丧乱”的严重程度,而是许多人在现实生活的逼迫下,为捍卫自己的利益,已经不得不发生了一些心灵的触动以及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改变。最终,相互侵犯对方的利益,伤害对方心灵,循环往复。当这种风气传遍整个社会时,社会将再无快乐之人。
我在训练中时常与大家分享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三重自由——即“财务自由”、“时间自由”与“心灵自由”。三重自由是以社会为承载平台的,脱离了社会这个载体,三重自由也就没有了意义。社会是家庭、是学校、是企业、是工厂、是政府、是公共场所等一切人际沟通与交流的环境。乐在其中的继续乐在其中,相互催残的继续相互催残。当某些人在以上任何环境中都无法获得现实利益哪怕虚幻的满足,自己就会将自己抛到社会的底层,从而容易选择极端的举动。
当富士康的员工跳楼自杀后,同寝室的同事竟然不知道他的姓名。强烈的孤立感会让很多人认为他们不属于这个社会。这也就是为什么最近一两年中国频频发生年轻人自杀案件的起因。
三重自由中,你认为先实现哪一个是比较合理的?
先实现哪一个会更有助于其它两项的实现?
我原先认为,物质的满足会催生心灵的升华,所以,首先需要实现财务自由。不再为苦苦生存而碌碌奔波,才能保证有足够的闲暇研究其它事情的发展与进步。虽然中国GDP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但联合国给出的一天1美元的收入标准,中国还有1.5亿人没有达到。中国每人每月1300元的贫困标准线,仍然有4000万人没有达到。无论任何官方或媒体针对中国人进行的欲望调查,排在第一位的永远都是“拥有更多的钱”。于是这便成为了许多中国教育训练界讲师演讲或培训定位的参考路线。你往往会听到许多讲师的开场白是:想要赚更多钱的伙伴请举手……迎合天下趋势,满足人们所需,触动内心欲望,这似乎是正确的策略。
但是后来,我逐渐发现,心灵方面的修炼应更加优先。心的方向有问题,人生的轨迹就有偏差,心“田”的荒芜何来丰盛的生命?心灵是人类乃至社会发展一切的基础,如果失去这个基础,一味的激励创业与致富的热情只能产生大量盲目的乐观主义和实用主义。几年来我所研究大量的案例发现,先实现财务自由的人,实现心灵自由的比例并不高。在看似功成名就的那一天,会突然出现许多虚假的朋友以及真实的敌人,即使你是诚实率直的人,人们似乎还会给你戴上虚伪的帽子甚至直接欺骗或伤害你。于是,你看似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心灵的高墙”或许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心未定,难生慧,倒塌的根源是那未被夯实的心灵地基------于是你就站在了文章开头给我发短信的那位朋友所处的尴尬境地。
在这看似浮躁的利益社会中,每个人的确都太心急。你似乎只有三种选择。
1、每天一味的批判、抱怨或情绪的发泄来表达你的不悦;
2、用尽手段欺骗、引诱甚至剥夺他人的利益来保证自己短期的利益;
3、出淤泥而不染,遵循自然法则,按部就班的积累实力,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功成名就。
是的,似乎任何人都会选择第3项,但绝非仅仅因为它念起来好听。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欲取天下先取人心。这种成功,就像古人劝进时常说的:“上合天意,下顺民心”。唯有这样,无论是个人或企业,才能真正做大、做强、做久!
最后,用以下看似“天真”的文字来回复给我发短信的那位朋友,同时与其他所有朋友们共享——
不要隐没自己的光芒——让它大放光彩;
不要压抑自己的激情——让它振奋人心;
不要否认自己的真实——让它得以呈现;
不要囚禁自己的想象——让它任意驰骋;
不要否认自己的精神——让它自我疗伤
不要掩盖天真的童贞——让它自由飞翔
——快乐,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权利!
快乐不在别处,快乐在你的心里!
浮躁与繁华,你依然可保淡定从容,只要心定------
最近连续在4个城市讲完6堂课程,结束之后收到某学员发来的这样一条短信。既没有留姓名,也没有留城市,且先不论其文笔如何,但我判断,这位朋友原先是一位心灵极其善良的人,但体验了社会种种经历后,已不知不觉的站在了“现实”与“心灵”相交的十字路口上,或成为残酷社会的帮凶、或成为温暖社会的阳光。
当今社会,似乎每个人都感觉正在受剥夺,每个人都感觉在受伤,每个人都心情不好,每个人都感觉很失败,每个人都感觉亏的是自己,每个人都感觉不满足……正如这位朋友所言,原先非常容易实现的双赢,现在已经变成相互利用与相互剥夺的口号,口口声声“对别人负责任、对用户负责任、对社会负责任”也已变成收买人心或推拖责任的工具。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腾讯与360大战”就给全中国6亿网民实实在在提供了一份“双赢”与“负责任”的反面教材。并不是说这个社会已经到了《新三国》电视剧中刘备所说的“当今天下之乱,首先在于人心丧乱”的严重程度,而是许多人在现实生活的逼迫下,为捍卫自己的利益,已经不得不发生了一些心灵的触动以及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改变。最终,相互侵犯对方的利益,伤害对方心灵,循环往复。当这种风气传遍整个社会时,社会将再无快乐之人。
我在训练中时常与大家分享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三重自由——即“财务自由”、“时间自由”与“心灵自由”。三重自由是以社会为承载平台的,脱离了社会这个载体,三重自由也就没有了意义。社会是家庭、是学校、是企业、是工厂、是政府、是公共场所等一切人际沟通与交流的环境。乐在其中的继续乐在其中,相互催残的继续相互催残。当某些人在以上任何环境中都无法获得现实利益哪怕虚幻的满足,自己就会将自己抛到社会的底层,从而容易选择极端的举动。
当富士康的员工跳楼自杀后,同寝室的同事竟然不知道他的姓名。强烈的孤立感会让很多人认为他们不属于这个社会。这也就是为什么最近一两年中国频频发生年轻人自杀案件的起因。
三重自由中,你认为先实现哪一个是比较合理的?
先实现哪一个会更有助于其它两项的实现?
我原先认为,物质的满足会催生心灵的升华,所以,首先需要实现财务自由。不再为苦苦生存而碌碌奔波,才能保证有足够的闲暇研究其它事情的发展与进步。虽然中国GDP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但联合国给出的一天1美元的收入标准,中国还有1.5亿人没有达到。中国每人每月1300元的贫困标准线,仍然有4000万人没有达到。无论任何官方或媒体针对中国人进行的欲望调查,排在第一位的永远都是“拥有更多的钱”。于是这便成为了许多中国教育训练界讲师演讲或培训定位的参考路线。你往往会听到许多讲师的开场白是:想要赚更多钱的伙伴请举手……迎合天下趋势,满足人们所需,触动内心欲望,这似乎是正确的策略。
但是后来,我逐渐发现,心灵方面的修炼应更加优先。心的方向有问题,人生的轨迹就有偏差,心“田”的荒芜何来丰盛的生命?心灵是人类乃至社会发展一切的基础,如果失去这个基础,一味的激励创业与致富的热情只能产生大量盲目的乐观主义和实用主义。几年来我所研究大量的案例发现,先实现财务自由的人,实现心灵自由的比例并不高。在看似功成名就的那一天,会突然出现许多虚假的朋友以及真实的敌人,即使你是诚实率直的人,人们似乎还会给你戴上虚伪的帽子甚至直接欺骗或伤害你。于是,你看似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心灵的高墙”或许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心未定,难生慧,倒塌的根源是那未被夯实的心灵地基------于是你就站在了文章开头给我发短信的那位朋友所处的尴尬境地。
在这看似浮躁的利益社会中,每个人的确都太心急。你似乎只有三种选择。
1、每天一味的批判、抱怨或情绪的发泄来表达你的不悦;
2、用尽手段欺骗、引诱甚至剥夺他人的利益来保证自己短期的利益;
3、出淤泥而不染,遵循自然法则,按部就班的积累实力,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功成名就。
是的,似乎任何人都会选择第3项,但绝非仅仅因为它念起来好听。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欲取天下先取人心。这种成功,就像古人劝进时常说的:“上合天意,下顺民心”。唯有这样,无论是个人或企业,才能真正做大、做强、做久!
最后,用以下看似“天真”的文字来回复给我发短信的那位朋友,同时与其他所有朋友们共享——
不要隐没自己的光芒——让它大放光彩;
不要压抑自己的激情——让它振奋人心;
不要否认自己的真实——让它得以呈现;
不要囚禁自己的想象——让它任意驰骋;
不要否认自己的精神——让它自我疗伤
不要掩盖天真的童贞——让它自由飞翔
——快乐,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权利!
快乐不在别处,快乐在你的心里!
浮躁与繁华,你依然可保淡定从容,只要心定------